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 吴德:一条江一群人一座城
2024-01-18 14:04:55
“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家刘铮联合推出的出版项目。丛书每分册展示一位较成熟的摄影家作品,以此展现浙江摄影当下发展面貌,也为中国摄影留下一份有意义的文献。丛书以呈现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评论文章等,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丛书项目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经有32位摄影家的作品集面世。2023年11出版的第三辑包括吴德、韩金华、孟繁羽、陈雨洁、王建平、朱永春、汪雪涯、周向阳、张中琦、张昭10位摄影家。
本书收录了吴德的作品《一条江、一群人、一座城》,记录了四十年来生活在曹娥江边的上虞人的生活和历史,成为他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的紧密结合体。诚如朱宪民先生所言:“他满怀对上虞的热爱,记录了家乡的变革、生活的变迁,几十年如一日。”
有一位诗人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一座城市,因为有了河流,才有了灵动和妩媚。有那么一群人出生在曹娥江边,喝着曹娥江的水长大,见证了一座城从青涩到繁华的蝶变,古老的文化穿梭在与水交汇的地方,也与水碰撞出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从1980年拿起相机的那一刻,我便习惯用相机记录母亲河曹娥江边的百姓生活和那时工作单位上虞棉纺织厂(以下简称“上棉厂”)的日常。上棉厂是上虞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厂职工有5000多人。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那时,我参加了摄影兴趣小组,经常拿着相机拍摄纺织工人的工作与生活。拍摄范围慢慢从原来厂区的“小社会”延伸到上虞县(今上虞区)的重要活动和百姓生活。我对厂区的热爱也逐渐转变为对上虞城市的热爱和对曹娥江的热爱。这些照片跨越了40年之久,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在我的镜头中,有20世纪80年代江边晒谷场里演出的江南社戏、田埂上走过的嫁妆车队、在村口小卖部看过的黑白电视机、新房上梁时抢过的“好彩头”,有90年代上虞撤县设市活动中热闹的庆典、亚运圣火传递途经解放街的盛况、厂里举办的青工比武劳动竞赛、文明礼貌月的义务服务,有21世纪流光溢彩的一江两岸、江滩上的浪漫婚礼、运河船上的美好生活,这些生动的影像都连缀成篇,成了珍贵的视觉档案。这一张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融入潺潺的曹娥江水,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谱成了歌。
家乡给了我文化滋养,摄影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用镜头抒发乡情,用照片讲好故事,我期待继续记录这座未来城、活力城、文旅城更多的变化,用影像呈现青春之城的美好。
浙江上虞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浙江雅图传媒环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优秀公益广告评选先进个人、“浙江省杰出广告人”经理人、绍兴市上虞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2008-2012年,作品《驿站》《渴望》《北京记忆》等20余幅连续五届入选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2013年,作品《幸福之水》获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铜奖、第三届摄影无疆界世界杯国际摄影双年展isf金牌;
2013-2021年,创建雅图时空摄影艺术馆、东山雅聚——曹娥江诗路摄影驿站、在芳华上棉记忆影像馆策划“一代芳华”展览;
2014年,作品《无极》获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大展奖、作品《俯冲》获首届青海湖“枭龙杯”野生动物组一等奖;
2014-2016年,编著出版《极色》(浙江摄影出版社)、《虞山舜水》(中国摄影出版社);
2022年,作品《一代芳华》获第十九届浙江省摄影艺术展览记录类金质典藏;
2023年,作品《一条江、一群人、一座城》入选“运河中国”大运河影像年鉴,获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奖、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银奖,作品《一代芳华》《诗路墨韵》入选第二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本人获评《中国摄影家》杂志“年度中国摄影家”。
吴德的《一条江、一群人、一座城》是一个不可重复、无可替代的具有文献价值的摄影专题,以丰富的内容和扎实的影像,叙述了四十年来生活在曹娥江边的上虞人的生活和历史。其价值可以从历史和美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历史文献价值来看,该专题内容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有展现乘船渡江去劳作的,有展现生活在船上的渔夫生活的,有展现江上载石船队的,有拍摄江水决堤后人们翻过沙包走路景象的,有拍摄民间文艺表演现场场景的,有拍摄用手推车搬运嫁妆景象的,有记录超常使用自行车姿态的,有展示当时便利商店景象的,还有拍摄农村盖房子的……总之,信息量很大,现场感很强,对当地历史的认知价值很高。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他不停顿地拍摄,使当地百姓40年的生活变迁得以被连续记录,且他对百姓生活的变化过程进行展示,而不是讨巧似的只拍起始年代和今日两端的景象,搞简化版的直接对比,这是十分难得的。
从摄影美学方面看,作者在拍摄这批影像时,朝着技术性、现场性、瞬间性、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客观性的方向努力,主动发挥摄影的机遇性和选择性,有明显的记录和反映当下状态的目标。本是反映百姓生活的日常景象和状态,新闻性不强,但作者依然兴致勃勃地去拍摄。一方面,他想用影像记住这些当下平凡而在当时看来有些新鲜的事情;另一方面,他想告诉这座城里的其他人,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他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这是以百姓的身份和心态拍摄百姓的方式,是他在当年无拍不摆的情势下,仍然能够保持场景内容客观性和现场性的内在原因。即使其时他也摆和导,但他的摆和导没有越过不得虚拟事实的底线,从而使影像的内容距离现实不远。
不管是文本还是影像,只要在当下离现实不远,将来离历史文献就不远。影像因其光刻的生成方式,在历史文献价值与美学价值之间形成张力。
吴德镜头中的一条江、一群人和一座城,漫卷着上虞40年的历史风云,成为吴德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的紧密结合体。曹娥江波光粼粼所折射的,是一代人通过摄影载体带来的思考:我们的影像将为后人留下什么?
诚如朱宪民先生所言:“吴德满怀对上虞的热爱,记录了家乡的变革、生活的变迁,几十年如一日。”用影像的方式尽摄影人应尽的责任,为社会默默贡献,可以说,吴德是少有的典范。当我们细细回味吴德镜头中的历史留存,你会发现,吴德所有的努力,都希望在按下快门的那一个瞬间,告诉你一种真实的存在,真的就像是生活中日常呈现的那样,就像是你回眸一瞥看到的那样。但是,摄影家实际上是在提示你,什么才是生活的真实——摄影语言的本体特征,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隐形作用——几乎让你无法察觉!
其实,摄影真实与否,根本在于拍摄者对世界的态度、对被拍摄者的态度,以及被拍摄者对于世界的态度,还有日后观众对真实的要求和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远非我们简单的认知系统空间可以容纳的。吴德的影像,正是让已经异常复杂的编码结构,加上了更为复杂的解码过程,并且从全方位的意义上,打破了人们对影像简单化误区的认识。
吴德40年来悄无声色息攫取上虞这座城的无数瞬间,沿着奔涌而去的曹娥江,将日常的人生一点一点拼贴成斑斓的视觉万花筒。在吴德看来,那些看似客观的景观,强调了成像机器所呈现的人类生活的原本状态,强调了一直被人们的思想或热情所忽略掉的却最重要的东西。这样一种对“绝对的客观”的逼近,又会为后人留下什么?记录一座城市吗?似乎太简单了!图解一个时代吗?也没有必要这样夸张!因为真正优秀的创作者,他的影像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在哪一个地域和哪一个瞬间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拍摄者入木三分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将影像呈现给无数的后来人: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似乎无足轻重的时代,有一个叫吴德的摄影人,他是如何观看这个世界的!或者说,他所呈现的,就是一个时代不可重复的一个艺术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只有个性化看待世界的方式,才可能证明人的存在,而非世界是怎么存在过的……
吴德镜头中的历史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成为留给后来者的一份沉甸甸的视觉档案。然而,所有影像都是指向未来的,是一个个性迥异的“观察者”与世界“石破天惊”的对话!尤其是他和这条江、这群人和这座城的至真至情,点燃了所有人对上虞未来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