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你的摄影主题
2024-01-26 21:26:01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为了将画面的平衡感搞清楚,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讲解。所以在构图上,对画面中存在的元素都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咱们要分析这些元素存在的意义,它们是干什么的,为谁服务,怎样让它们成为画面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利用它们来呈现你的主题思想,那么这些元素在构图的时候,就不应该存在于画面之中。
如果一个摄影师在开始拍照时,单纯的认为是“模特长得好看,环境幽雅,道具很不错,服装挺特别,光线怪好看,色彩比较艳……”那么他终究是拍不出好照片的,因为他内心的决定是单纯的记录外表。
但是呢,当看到“这个模特的情绪太感染人,这个事件值得我们思考,原来繁华的都市中还存在这样不堪入目的文明,如果我是模特我会想些什么,这个环境中更适合什么色彩,这里的光影原来可以呈现出另一种美……”,当你有了诸多思考的时候,那么你再按下快门,可能获得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了,即便没能创造出你的内心所想,但是至少你是这样想的,你为此努力过了,那么总有一天,你一定可以的。
这是瞳叔从电影《钢的琴》中截的图,之前我们讲过,一幅图如果具备对称性,那么这画面就是比较完美的。但这种完美的缺陷就是中规中矩,镜像的世界而已。但是,在对称构图中寻找到打破对称的元素,那么画面才更有把玩的空间。而这张图就具备我所讲到的两个方面。
因为人物处在正中,破旧的厂房伸出的房顶,如果人物的一对翅膀。翅膀往往代表飞翔,代表梦想。而人物怀里抱着手风琴,说明是一个文艺青年,文艺青年拥有梦想,但这种梦想透射到现实生活中,是不堪一击的,是终究不可能实现的,是飞不起来的一场空梦。
左边的翅膀只剩下了干架子,没有了羽毛的鸟儿终究飞不起来。并且干架子还被一个烟囱,如同钉子一样订在那里。这更一步佐证了梦想的翅膀无法起飞。
那么,这个人物就注定是悲剧的,生活没有希望。这就是对称构图,这就是打破对称构图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平衡下的构图来讲故事的手段。
继续看我从这部电影中截下的另一张图。电影的故事讲述的是男女两个人离婚了,女主新找到了有钱的老公,而男主还是穷酸的文青样,但是两个人在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女儿想要一架钢琴,谁能给到女儿,谁就拥有抚养权。对于女主来说,非常轻松可以实现。但是男主为了争夺,就找到了一帮老工厂的穷哥们,大家在厂房的机床上,用钢铁给女儿打造了一架纯钢的琴。
这张图,就是两个人争夺女儿的一次谈话。摄像师应该无比喜欢这个环境,所以就再次利用了环境元素来讲故事。
男主身为穷文青,抱着自己的手风琴很拽又很吊儿郎当的站在左边,他的背景是掉毛的翅膀,背后还又比较堵塞的破墙,说明他是飞也飞不起来,走也走不出去,女儿跟着他就相当于跟进了人生死胡同。
女主穿戴精致,身后羽翼丰满,并且在一排厂房之间还又一条通坦的道路,女主是开车来了,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那么女儿跟着女主,自然会又更优渥的成长环境。
摄影师通过男人对称、翅膀对称,道路与围墙的对比,一系列的元素来讲故事。这样的画面思想,太有意思了。
环境中存在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面,都是组成画面的重要的元素,这些环境元素之间是存在相互关系的。如果你感知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构图就会显得东拼西凑,但是你如果能从诸多元素中找到它们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那么这个画面的每个元素,就像完整的齿轮一样,可以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进而放大你的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所以,我们把元素之间进行了性质区分,即积极、消极和中性。你也可以理解成主动、被动和半推半就。
就像上面这幅画,如果单看这棵树的性质,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不管斧头砍没砍,总之树倒了,树就显得很积极主动。
如果直接表述,树被人用斧头砍倒了。那么这时候树就变得很被动,是一种消极状态。
而还有一种中性的表述方式,人用斧头砍了一下树,树倒了。树被砍了,但是树可倒可不倒,树倒有斧头的原因,也有自身的自主意识。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很多讲积极和消极的励志学一样,消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积极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当你的画面中,每个元素都具备这样的性质时,甚至这些元素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会从消极转换成积极时,那么你的画面才会活起来。
上图为一架水车,当瀑布(积极)从上面流下来后,使得原本不动的轮子(消极)开始了转动(积极),没有流水时消极,有流水时积极,所以轮子是中性的。轮子进而带动了锤子(消极)上下砸去。如果锤子下面有稻谷,那么锤子就成了中性的,而捣鼓就变成了消极的。
瞳叔还在下面列举了更多的范例,同学们自己慢慢看,慢慢来琢磨和理解。当你看完范例,再去设想一下,自己拍照时为什么要准备道具,那些道具对于模特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变化。
以上图为例,彩球原本是不会动的。但是在拍摄那一瞬间,摄影助理将一堆彩球抛向女孩,女孩一边用手去接,一边吓得闭上了眼睛,很显然,女孩此刻和道具彩球已经发生了互动,并且女孩是以被动的姿态,而原本死物般的彩球竟然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元素,这使得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获得启示,为什么我们拍照的时候喜欢撒一些碎花瓣,纸屑,树叶,雪花等等。为什么我们喜欢把裙子抖起来,头发抖起来,飘带抖起来。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让添加进去的道具动起来,其实就是想要道具主动的去和人物进行互动,使得整个画面所有元素产生关联,进而可以自主的讲故事,让画面产生主题思想和意义。
此刻我们看一下彩球,它们不再主动,而是被动的被女孩举在手掌上,它们存在的意义就让女孩变得主动(我们在上一张看到的女孩是被动状态),但是这张的女孩完全是主动的吗?再看她的脚下,那只气球小狗正叉着双腿全力的在支撑着女孩。所以,小狗是主动的,女孩是中性的(被动的被撑起单脚,又主动的举起彩球),彩球是被动的。
女孩仅仅将脚搭在小狗身上,就让小狗一下子“活”了(上一张图因为小狗和人没有互动,所以就是一个完全死物的道具),所以,我们看到了人像摄影中无处不在的性质转换。这令原本简单的画面变得有意思起来,原本孤单的女孩一下子活泼起来。
我特别喜欢台湾画家几米先生,他的画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正是因为他善用元素来讲故事,他甚至可以不用通过性质转换,就让画面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
几米本名廖福彬,绘本画家。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出版绘本《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年度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其作品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国家皆有译本, 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评论。
几米是一个腼腆善良的中年男子,不擅言语表达,他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将情感、思绪藉由绘画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爱,生活低调而淡泊。
男孩和女孩相遇了,两个人隔着一段距离,但是你若细心会发现,这是几米比较浪漫的表现手法,阳光与风的相遇。
这幅画面中,下雨天,在遮盖的雨伞中,有两顶雨伞颜色不同,一顶是绿色,代表着男孩。一顶是红色,代表着女孩。
我们知道,在色相环中,互补色是在色环的两端,在一个圆中,直径两端是距离最远的。美术色中,红色的互补色是绿色,两个颜色距离是最远的,对比也是最强烈的,但是,互补色一旦碰撞到一起,就会变成灰色(加色模式下互补色碰到一起是白色,减色模式下互补色鹏碰到一起是黑色,而美术色也遵循减色模式,但是不会变成纯黑色,而是黑灰色),这里的画意是,男孩和女孩没有相遇时还会保留各自的原色,一旦相遇结合,就会融入人海成为青灰的一部分。
瞳叔喜欢摄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喜欢解读每一幅画面的蕴意,我相信优秀的作品都容纳着情感、情绪、故事和思想。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让人动容的美好,那么一定不要局限在表面的美上。